|

楼主 |
发表于 2018-12-6 22:21:17
|
显示全部楼层
虎见墓而他迁:《江西通志》载:李魁春字体元,嘉靖时岁贡,任南直大平府训导,性孝友。生母易氏没,庐墓山中,哀毁骨立。地无水,凿石得泉。遇虎辄引去。继母及父丧,庐墓如前。邑令秦吉闻之,微行至庐,终日欷歔不忍去。毛尚书伯温、彭编修凤俱为文颂之。万历间知县陆世绩请复其家。祀忠义孝弟祠。《昭萍志略》载:何澍字大雲,乾隆时增生。早岁失怙,事母孝。母殁,结庐墓旁。遇虎不为害。待兄弟友爱。每岁所获馆谷,必分给之。训迪有方,游门下者多显达。《袁州府志》:王嵩字台麟,庠生。亲没庐墓荒山,虎为他徙。《昭萍志略》载:刘大智(1719——1796),字照书,又字封员,遵化乡(今上栗县赤山石观前)人。力学好善,有刘善人之称。每日自己考察自己的行为。值双亲连没,蓬发守墓终丧。曾卧草中,虎过之輙引去。
或贼霁威而释走:《袁州府志》载:王相权,字步孙。武举。少时扶母避兵,夜走雪中。突遇寇,将杀其母。相权请以身代。泣曰:“母老且病,盍杀我。”寇曰:“此孝子也。”释之。又贷不责息,岁歉赈饥亦其轶事云。《昭萍志略》载:陈王明字用汲,尔高族孙。崇祯时补诸生。遭时多艰,母谭氏为乱兵所掳。王弃妻子号泣奔救。弁首绐之曰:书生能舍命,当释汝母。遂引颈受刃。与尔高称一门双孝。《昭萍志略》载:李元敏字道谦,东南隅人。增贡生。官南昌训导。先是寇作,元敏扶父母匿山中。……父已被执,将见杀,元敏大呼曰:“杀吾父曷杀我!”寇叱曰:“你受吾刃,吾释尔父!”元敏颈受刃,寇恚,刃元敏中其额,血流至踵,仍以身庇父,且泣且请。寇目视久之,曰:“此孝子也!”释之去。《昭萍志略》载:陈德珊,字璩友,康熙时,父为贼掳,将见杀。珊与兄弟奔救,愿以身代,乃得释。
或弟兄痛泣而言情:
或伯仲殷勤而曲诱:
三将军与勇能屈群丑:《江西通志》:晋时潘嶽、罗薮、傅康,俱崇贤里人。晋末大乱。结为兄弟。率民以御寇。民赖其力。殁后,立庙祀之。南唐时封潘明威将军,罗昭应将军,傅福顺将军。徐铉为书匾额。宋建炎间大旱,州守祖无择祷之,大雨立至。生而为英,殁而为灵,信哉!
五昆季与才能除顽莠:志载:黄衮、黄褒、黄嘉、黄泽远、黄好信,世居芦溪,兄弟五人皆勤学,建炎末,金兵内入。盗贼蜂起。兄弟结聚义,防守乡井。贼将拥数千众将逼州城。州城檄衮等守御,遂领乡兵至城下与贼会于唐山泽。泽远、好信俱力战死。城赖以全州上其功,授衮连州文学椽。继任祁阳尉,又以捕贼功转承务郎知临江新喻事。弟褒仕象州司理。
一国士与力能资粮糗:
黄家山谷:崇宁元年(1102)三月二十二日,自荆州来萍省兄,其兄黄大临宰萍乡。时年五十八岁。手植罗汉松于宝积寺,为文书厅壁,有题石乳洞、萍实里及五峰山僧诗,于四月初六离萍。
戴子天台:戴复古,天台人。《志》载“复古好游览,爱萍乡山水,居停久之。”
文公理学:绍熙五年(1194),朱子赴镇长沙,抵萍乡,谒孔庙,赞刘清之《萍乡县学记》,宿毛仙驿、黄花驿皆有诗。黄花驿投宿后,当地吴姓于渡口建亭,引朱子诗意,额曰:“稳睡”。
范老诗才:据《骖鸾录》载,二十四日宿宣风市,二十七、二十八日“皆泊萍乡,咽痛,径程以求医。”二十九日才离开萍乡。在萍期间有《眼儿媚·萍乡道中词》、《菩萨蛮·湘东驿》词。
阳明经济:王阳明因上封事,下诏狱,谪贵州龙场驿驿臣。经江西广信、分宜、宜春、萍乡,并于正德三年(1508)进入湖南。并自记:“十一月二十六日,宿萍乡西三十馀里黄花渡,客舍稍明洁,有宋伯亨题诗,亦颇不俗,因录而和之。”
崇道品裁:欧阳铎,字崇道,明代泰和人。出使四川路过萍乡作《次萍乡》及《次宣风公馆王伯安韵》。
武公庐舍:《萍乡县志》:晋时有武氏夫妇修炼于此,故名“武公山”。陈武帝平侯景之乱,楚人欧阳頠助义,梦武仙拥骑前驱,因以告帝,帝以为平景之谶,遂改“武功山”。又名罗霄山。
葛令池台:《葛仙坛记》:“葛仙名洪,晋勾漏令,学仙于此。丹成往阁皂山去,此其遗迹也。”今有葛仙池与葛仙台(葛仙坛)。
黄衣拂起、白鹤飞来:黄衣道流。白鹤峰有二。
瑶金水渌:《昭萍志略》《袁州府志》等均载“宝华观旧名瑶金山观,在县北同唐里,开元普明祖师住持於此,后圮,元大德四年重建,明万历三十年修,罗洪先、邹元标题额,罗并为序文,康熙四十六年重修。”“又祖师殿中心有灵丹井,昔邹御史元标题联云。”寺在上栗县城北瑶金山。寺内有唐开元年植古罗汉松,邹元标手题碑。
真圣云排:真圣观又名武云观,即后之金轮寺。在萍乡南门外。据《昭萍志略》载“宋大观时道士钟永恭建,相传真武常示像云间,遂改‘武云观’,又传山门额‘武云山’系黄庭坚手书,元毁。明洪武间道士张洞元重建,清康熙六十一年修,乾隆二十三年重修。”王阳明有《宿武云观》诗:“晓行山径树高低,雨后春泥没马蹄。翠色绝云开远嶂,寒声隔竹隐晴溪。已闻南去艰舟楫,漫忆东归阻杖藜。夜宿仙家见明月,清光还似鉴湖西。”
水浸凤池:即凤凰池,在县署内。传云当时萍乡县民多瞽,宋令郑强据地理以为县治凤形,当有目,故凿二池于县前(今凤凰池),后居人果无目疾。
云藏石室:石室在县东名惠乡惠津里(今芦溪)。明《一统记》:“数室相连,石壁如雪,高十数丈。”黄庭坚有《题石乳洞(一名石室)》诗:“石洞岈然占一方,深如曲尺敞如堂。山中路与红尘隔,物外人惊白昼长。静听乳泉声滴滴,闲敲石鼓响琅琅。自惭薄官徒劳力,得近仙家九馆旁?”
寺盘罗汉之松:《昭萍志略》载,宝积寺旧名星居,一名梵林,在县南里许,唐建或云后周广顺中邑人李氏建,显德间有祥光现,因赐今名。宋黄庭坚作记,又书“德味厨”、“八还堂”额。元毁,明洪武间僧妙勤等建,为曾会司。清康熙二十一年僧九雪募修。有黄庭坚手植罗汉松,今存。”小石源主人按:罗汉松今毁。又,上栗县瑶金山寺有罗汉松,明邹元标有碑曰:“古罗汉松,唐开元年植。”
溪照潇湘之月:康熙版《萍乡县志》载,潇湘亭在县南三十里,长丰车湘。崇祯丁丑流贼毁。康熙五年,里善人黎慕江重建。枕流依林,一楼可眺全境。往来休息赖焉。又,《萍乡县志》载,湘东岭(今云盘岭)下有溪山都会亭。明弘治十四年(1501)知府朱华建,正德十二年(1517)知府徐边重修,枕山带水,通判葛之奇复置楼其上,为邑名景。
楼说分明:即分明楼,在县署。注详《楚台引》。
堂名劳拙:原萍乡县署有“劳拙堂”,或即令办公处也。宋萍乡令王谦作《劳拙堂记》曰:县苦兵久矣。官舍蹴成,卑且狭,有“莞尔堂”焉。向君之所取义也。余既至,诧之曰:嘻!傲哉!割鸡也而果牛刀哉?名之曰“劳拙”可乎?客有见之者曰:“《书》云作伪心劳日拙,垂戒也!子乃冒其所戒何哉?”余应之曰:“然!有是言也!不曰抚字心劳催科政拙乎?之二者,阳城之书下下考也。余则为之独不见今之课最者乎?陂塘塞也,则曰水利兴。人民饿莩,则曰赈法遍。养奸纵恶则以狱空闻。瘠公肥私则以羡馀献。缘是曲意弥缝,愚上耳目,得大官好爵者比比矣。劳则有之,拙盖未之见也。”客曰:“子之言,吾不能尽抑,中有所激耶?予谓向君傲,子之傲倍甚于向也!”余笑之弗置辨,复鑱其语于壁间以谂后人,请择于斯二者。淳熙十四年秋八月记。
轩可避尘:即月村轩,在县署。见《楚台引》。 |
|